厨房有蛐蛐怎么处理?
蛐蛐: 即蟋蟀,一种常见的半翅目蟋蟀科昆虫。全身褐黄色,有小黑斑,密生细毛。头部方形,有黑色条纹,口器内齿尖锐,前足胫节粗大,外侧有锯齿,后足胫节背面浅坑内有毛。雌雄易分辨,雄蟋蟀在翅膀边缘有锯齿,雌蟋蟀没有。一般鸣声嘹亮,但遭受惊吓或受到刺激后则无声。蛐蛐喜欢钻洞,一般在洞内产卵,洞口则以泥土覆盖。
菜窖、垃圾中:秋天贮藏蔬菜过多,造成氧气不足,此时也正是蛐蛐繁殖的季节,就会在地下岩洞或菜窖内产卵。垃圾是蛐蛐栖息和取食的好地方,所以,垃圾坑附近常有蛐蛐的叫声。地窑、瓦罐内:如有微光,其中就会有蛐蛐的叫声;缺吃少喝,无处栖身,也跑到瓦罐或地窑内躲避。这样也可防止雨水及阳光的照射。斗鸡(蟋蟀):蛐蛐的别名还有长足鸡、斗鸡、促织、蛐蟮等。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蟋蟀各处皆有之,春末夏初犹多,笼而养之,遂为盛。”至今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省份有蛐蛐的专门经营者。各地虫贩常年设摊收购,行家围观定价。届时,各地还择日举行蟋蟀大比赛,叫“斗鸡”。
蛐蛐在夏季成虫(公母一起)期间,笼养或埋在地里,使之繁殖,秋季(8月下旬)再拿出来饲养,至寒露节后,雌雄分笼饲养,等待斗鸡。从9月到11月,是蟋蟀互相斗杀的有利时期,所以在9月底,10月初,挑选身强体壮的雌雄分开饲养,让它们互相拼杀,让雄的打死的要多养几天,等它肚子里有卵后,在寒露节后的一天,用棉絮捂住虫体,把幼虫捂坏,让它不能吃卵而逐渐死亡。这样,农历9月底10月初,就收集好晒干,粉碎,筛出虫卵,再用糯米30公斤,文火炒熟,手捻不出粉为度,再倒入铁锅内用文火炒黄,取出冷水浸,用手碾成细粉过筛。筛出的卵用白酒泡2~3天,用手捻开,撒上蟋蟀粉,均匀地撒在20~30枚韭菜花苞上。盘内放上豆腐渣,豆腐渣上撒一层蟋蟀粉,把韭菜花盘放在阴暗潮湿处,3~5天,待韭菜花长出2~3CM时,摘下移栽在疏松菜园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