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别墅叫什么?
谢邀。最近总是收到这种奇怪的邀请…… 我是真不知道,我哪里得罪你们了(# ̄~ ̄#) 请叫我大侠! 大侠是我发小给我取的绰号。他是个很幽默的人。 上初中那会我们住在一个大院里,我住19号楼,他住20号楼。有一次放长假,我骑自行车回家,他在后面骑着自行车追着玩。结果我不小心把他撞倒,自行车也撞坏了。他站起来后,看了看我,看了看自己的车。然后走到我的自行车前面说“赵振光,你的车比我的好”我说对呀,我的就是自行车中的跑车啊,怎么样,我的技术很好吧。他说“那你骑车带我去你家吧,我要看看你住的楼” “你确定要去?”“嗯呢,我想看看。”于是我把他载到了我家楼下。 他下了车后对我说“原来你是住在这样的地方啊……”后来他就给了我这个外号。 这个外号就这样传开了。 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我都没有摆脱这个外号。
后来我回到了家乡发展,开了家设计公司,生活稳定了。有一天大侠突然打来电话说要拜访我。我说我在出差,马上回京。他问我在哪?我说在哈尔滨。他说那我去接你。我连忙婉拒,说自己回来后会主动联系他的。最后他告诉我其实他是来北京看朋友的,顺便来看看我。
几天后,我真的又见到了这个大侠…… 这次是他带着女朋友来找的我。一见面就笑着说“赵振光,你看我找谁好?是找你还是找晓波(我的朋友)”我们一边聊天,他女友一边给我们泡茶。我们聊着过去那些快乐而又傻傻的时光。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很久……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过上了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生活。而大侠仍然在外面打拼。 我们都长大了。
看房子就像看人,第一眼的感觉很重要,对别墅更是如此。虽然看平房、洋房不能和看人相比,但那些房屋毕竟还是主流商品,还有一定的参照标准,而别墅就不同了。如果把平房、洋房比作量产的车型,那么别墅只能比作概念车,是开发商想象力的产物,其标榜的往往是与众不同。正因为如此,第一眼看到觉得很好看的别墅往往为数不多,能一下就击中你心房的可能一辈子就那一个。所以看别墅时,第一眼的判断很关键,如果你觉得很一般或者太一般,那么即使再往下看也不会有太好的感觉,就可以直接否定。
下面介绍几个第一眼判断好别墅的技巧。
1、不要跟人比。你很可能在同一个别墅区内看到感觉不同的房子,不要轻易说哪座好哪座差,因为那只是你的感觉。不要跟别人比,也不要有太多参照,而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判断。你看到的很多房子都不差,只是别人家的。
2、跟自己比。你可能会安排几次看别墅,看了很多不同的别墅房子,就要把他们放在一个平面来比较,哪些不喜欢,哪些很遗憾,综合起来才能找到最合心意的。
3、多看同类房。看别墅不要求多,但一定要在同一种类的别墅里选看三到五处,如都是独栋或者联排类,不能把洋房或者小高层当成别墅来比较,这样选出的房子更有说服力。
对那些通过第一眼看中的房子,不妨把“四好”标准套进去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设计好。好设计是好别墅的首要前提,也是最明显的标志。一般而言,好设计就是建筑风格新颖、用材讲究、细节到位,特别是屋顶、檐口、阳台栏板等细节处能用心打造,而不是粗制滥造,千篇一律。“四合院”、“西班牙”风格的别墅比较普遍,如果要追求标新立异就要在选户型上多费些心血。由于中国别墅开发商的实力参差不齐,在设计上大打折扣,而走出国门到一些发达国家,对别墅设计的欣赏眼光将会有很大的改变,如英国、欧美等发达国家,随处可见的独栋别墅都是几代人居住多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房子。房子由于经久耐用而倍感亲切,其砖的材质与工艺不是一朝一夕能赶上的。
第二,户数少。户数少、密度低的别墅区是品质别墅的保障,否则再多的投入也是枉然。按照国家规定,容积率在1.0以下、户密度在每公顷25户以下,才能真正享受独属于别墅的私密和宁静,而这一点是平房、洋房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不要被别墅低廉的价格所动心,而要仔细琢磨一下那里是否有你的“世外桃源”。
第三,绿化好。户数少直接使户与户之间的距离变大,保证了户与户之间更好的私密性,而良好的绿化可以进一步强化私密性,也能使生活更加惬意和舒适。所以,容积率越低的别墅区在绿化上投入也越多。在“寸土寸金”的别墅区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才能真正使别墅成为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
第四,服务优。户数少还直接使物管更便于维护别墅生活品质,投入更多的精力为较少的别墅客户提供更细致的高品质服务。而且,由于别墅客户往往拥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地位,对生活服务的要求也就更高,开发商通常会不遗余力的提供管家服务和高水准的会所服务等来满足客户需求。即使和同等规模的公寓小区相比,这些服务也是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其“尊贵”之感。对于这点,国外的别墅服务比国内的更到位,如美国、加拿大等,你即使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送货的服务,很多服务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