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别墅安全吗?
这个问题太笼统,我按我的理解回答一下。 住在别墅里安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地方都有安全与危险之分。 如果我们谈论的别墅是独门独院的单栋洋房,那么这种别墅一般存在在相对封闭的住宅小区中,除了住宅区的围墙和保安人员之外,一般很少有其他的安保措施了。此时,如果有歹徒强行闯入,危险性自然是存在的。不过,这样的案例其实非常少,原因也非常简单,犯罪分子在没有充足防备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铤而走险。
但如果我们讨论的别墅是具有围合式中庭的多栋住宅组合,那就另当别论了。这类别墅普遍带有强烈的私人会所性质,一般都设在中高端小区中心位置,四周环伺着高档商业、娱乐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抢劫之类的情况,犯罪分子往往是有备而来;而且在人员出入管理方面,也肯定比一般的小区要严多了。只是在这种地方,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激烈的反抗机会……所以,对于居住者来说,可能最危险的时刻就是进出门岗的那一瞬间了。
总之,不管怎么样的别墅,危险总是存在的——只不过分布区域不同罢了。作为普普通通的民众,我们所能做的,一方面可能是加强自身警惕性,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安全隐患;另外,也可能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勇敢地说“不”,坚决地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不让不法之徒得逞。 至于题主所说的“有人偷东西导致财物损失,打人至轻微伤需要赔钱,入室盗窃被屋主发现后逃跑,摔坏十颗鸡蛋,屋主要索赔”的问题,我认为,上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存在,但概率都很低,而且关键还在于如何认定事实。比如,你说是邻居进入你家打碎了鸡蛋,还是说你为了吓唬对方故意喊叫“有贼”从而导致了对方的恐慌?情况不同,后果自然也不相同。 所以,凡事还是要多留个心眼,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马家爵案、复旦案、北医案,近年来高校连发凶杀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据《法制晚报》报道,这三起凶杀案中,犯罪嫌疑人均是长期居住在拥挤的宿舍内,而行凶对象也是同寝室或邻寝室的室友。可见长期居住在拥挤的寝室空间内,使一些大学生出现情绪抑郁和精神紧张的现象,一旦受到不当刺激,就容易铤而走险酿成悲剧。
“长期压抑、郁结于心,必定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养成”,北京青蓝大厦董事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建筑与环境研究所首席专家曹静敏博士告诉记者,宿舍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他们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曹静敏在长期研究、考察大学生宿舍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安全、高效”的别墅化宿舍代表未来高校宿舍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促进人格养成。
大学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此进行学业探讨、日常交谈、就寝休息等等。宿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社交技能的获得。有资料显示,32%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压抑,没有减压空间,感到很烦躁”,41.6%的大学生认为集体宿舍“缺乏私密性,相互干扰”。
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学生有渴望独立生活、个人空间的需要,但集体宿舍的空间狭小,设施紧张,且人多,缺乏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所造成的。长期处于不舒适状态,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我国高校宿舍的发展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曹静敏在考察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的著名高校宿舍情况后认为,“安全、高效”的别墅化宿舍代表了未来高校宿舍发展的一大趋势。它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符合高校住宿文化。
曹静敏将别墅化学生宿舍的特征总结了十二字要诀:安全、成栋独立、户户独立、自助成套,可以很好满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感、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需求。以北京青蓝大厦“学生宿舍公寓化,公寓大学化”项目为例,宿舍内设施完善,包括单人间、学习室、盥洗室、厨房和餐厅,实现自助成套。
同时,青蓝大厦公寓内还有丰富的大学化生活,如开展读书会、英语角、社团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等。大学生不仅可以自由生活,而且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寓教于乐中获得人格养成。
专家曹静敏博士表示,重视大学生住宿环境问题,是建设和谐校园、实现“立德树人”的必要途径。发展大学“公寓大学化、学生宿舍公寓化”模式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