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放麒麟好吗?
麒麟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吉祥之物,常把它用来象征祥瑞,人们也把“龙”的某些特征给了它,比如:龙头、角、鹿身等。它的形象是人们想像出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龟、麟并称“四灵”,尤其在先秦和汉代,这“四灵”是吉祥幸福、招来风雨、躲避水灾的神灵。麒麟的形象是多种动物的形象混合组成,具有龙头、独角、麋身、马蹄、牛尾,毛色像麒麟(或如赤黄色的龙)。据《孔丛子》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后,在他晚年时想南游吴、越,但有个名叫子夏的人不让他去,他说:“吾昔过卫,所见有非君子者,鲁人南宫敬叔也。被发而御妇人,过我室而授我铜器,使以遗吴王,曰:‘若见,吾子因以语吴王,言吾先人,臣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旦。尧、舜、禹、汤皆受命以至于治,五伯皆辅时而兴,皆曰:用兵为天事,诸侯莫不往焉。今吴王使大夫申公、伍子胥为太宰,使以法治国。此其将行天讨,图天宝者也。昔禹之救洪水也,乃厘(理)万国,章九州,夏、商、周因之。今吴将征楚,为禹之事,兴则王。禹之先亦从尧、舜而游江、湖,今从王使与诸侯会于豫州。会则诸侯莫不来朝,诸侯莫不进忠,若用臣之计则霸。愿子以见之也。’”子夏说:“夫子适吴而入游其沼,吾恶乎知其不欲南游也。”于是,孔子就去了。等到回来时果然有几匹千里马,这就是《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的故事。
因为麟出现的时间相当偶然,所以古人把它称为“神兽”。它与其它“三灵”一样,只出现于王者之治世,如《大明·注》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王者受命,则四灵咸集(皆至)。”《白虎通·封禅》有:“圣王受命,祥瑞并至。……五灵,谓麟、凤、龟、龙、王人也。……麟,阴精之至。凤,南方之精。龟,北方之精。龙,天地之精,人之大,故曰王人也。此五者出,王自生也,以是知其受命也。”“神兽”是天地之精华,所以,如人能骑乘之,其速度快于任何骏马。《孔丛子》还说:“夫子之吴游其沼,必能致此数马。圣人有是,何必不至。”“五灵”中,五材之长为“王人”,其它东西也都有长。如:“麟,地阴之精也。凤,火瑞。龟,水精。龙,大气。王人,兼是五精之号。”(《论衡。难岁篇》)。但是,“王人”为大,其重要性超过了“四灵”,这可能与古人是根据五行相克的道理来统治国家的有关。
麒麟象征着仁慈、吉祥和太平。据《韩诗外传》讲,麒麟的行走“不踏生虫,不折生草”。这种说法又出自《春秋元命苞》:“含仁光耀者,神麒(以火德王者麒麟)。出太平,德至处仁。”可见麒麟是德至处仁、含仁光耀的“仁兽”。
《春秋·经传》,记载有麟的出现,一是“西狩获麟”,一是“郊得麟”,都是在鲁国,时间都是鲁哀公年间。《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以为“西狩获麟”是孔子写的《春秋》的结束,以此说明麟的出现是象征着太平盛世。《谷梁》云:“麟,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来)。德至明,仁至明,则鸟兽至矣。”麟的出现,在古代被认为是王权将至或王道将兴的象征,所以,人们就把麟说成是仁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