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指标什么意思?
“别墅”是指独门独院,占地较大、功能齐全的住宅。 “指标”就是指关于这个别墅的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各种参数。 比如,在北京,别墅的单间面积不能小于10平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三层,且高度不能超过12米等等。 在南京,新建的别墅项目容积率不能超过0.7,并且不得超过350平方米每亩。 这些参数都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规范中设定的,称之为“指标”。
当然,各个地方对于别墅的定义和限制条件还有差异(比如北京没有界定别墅的概念),所以并非只有郊区的土地才能建别墅。 只要符合当地限墅政策,你在市中心也能建别墅! 但是,随着国家对土地管控越来越严格,以后可能连在城市中心建别墅的机会都可能没有了。
得房率在目前的房产交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得房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购房人最终的花费情况。随着别墅市场的升温,一种所谓“别墅得房率”开始流传,它也成为销售人员宣传时的重要内容。在这些宣传中,销售人员认为与普通的住宅相比,别墅的得房率要高出很多,以此吸引购房者。那么,别墅真的存在“得房率”指标吗?这个指标究竟如何计算?它与普通住宅的得房率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住宅得房率”主要是针对住宅面积的计算方法而言的,住宅的建筑面积是按照包括电梯井、楼梯等套内(即分户门以内,含分户门的宽度)部分和套外部分(如首层的架空层,顶层的花园等)组成的计价(住宅销售面积)面积计算的,而可由购房者专有使用的套内面积与计价面积的比值就是得房率。通常,有电梯的板楼得房率为70%-75%,板式多层为80%左右。按照这种理解,别墅是“独立成栋”的建筑,没有公共部分要分担使用,因而得房率为100%。但是,如果要按照这样的理解去计算小别墅(即叠加别墅)的得房率就会出现怪现象:底层为一层,顶层为三层的叠加,得房率也只有50%。另外,即使是独栋式的别墅,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带300平方米花园和200平方米地下车库的房子与不带花园和车库的房子的“得房率”都是一样的。
其实,“别墅得房率”是一个与住宅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它并不是指可专有使用的套内面积与计价面积的比值,而是建筑面积之外可以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在这个指标中,通常包括屋顶花园、地下空间、室外露台等,其含义与“使用率”更接近。另外,也有一种理解,即包含赠送面积的总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应该认为别墅有“得房率”这种说法,因为这容易引起购房者的误解。同时,与普通住宅不同,在别墅的销售面积中,通常花园和地下空间的计价方式并不完全确定,许多都只是包含在总价之内,并不明示。而“别墅得房率”是指包含赠送面积之后的使用率,这会使购房者误以为包含花园和地下室的计价面积在内,从而认为别墅的得房率远远高于普通住宅。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独栋式的别墅的“得房率”可以达到200%-300%,而上跃式和下跃式的复式住房也可以达到200%的得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