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湿度多少合适?
1、人体最适宜的空气湿度是温度30%,而干燥季节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一般会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北方的冬季空气湿度常常不到20%,甚至会出现5-10%的极干天气; 2、如果长时间处于超干状态,鼻腔和口腔会感到干燥不适,出现鼻粘膜萎缩、呼吸道敏感、易感冒等症状。而潮湿的季节和地区,人们又会受到霉菌和菌感染的困扰。 室内保持适当的湿度,不仅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3、在同样温度下,空气湿度高,细菌病毒的繁殖速度会更慢,室内带菌量也会更少。在潮湿的天气里,细菌病毒很容易感染,而冬天干燥的情况下,室内污染却是要远远高于夏季的! 所以,不论从预防疾病还是减少室内污染物角度来看,保持合适的室内湿度都很重要。那么,具体应该将湿度控制在什么范围呢? 一般情况下,春秋季湿度建议在40%~60%RH左右,夏季建议不超过80%RH,而冬季则可以适当调高湿度到40%RH以上。
4、但是,房间的湿度也不是越高越好的。比如天气持续阴湿,衣物容易发霉,细菌病毒肆意滋生;如果房间湿度过高,超过60%RH(特别是华南地区,夏天高温多湿),就会感觉浑身乏力、困倦、头晕、恶心,还容易出现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所以,掌握正确的调节方法也很重要。
一般可以通过开空调或者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 空调的抽湿功能一般在夏秋换季的时候使用,使用时可将室内温度调整到25℃~26℃,湿度调到40%~60%RH。不过,由于空调的蒸发作用,会带走周围的水汽,在使用空调除雾的时候,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或利用早晚气温偏低时段开窗。
使用加湿器是最快捷的方法之一,不过,使用加湿器也要讲究科学方法。首先,千万不要直接用自来水加入加湿器,这样的做法很容易造成漏水,产生腐蚀和霉变;其次,不要连续开几个小时,甚至全天开着。因为这样不仅无法保持室内的湿度,还会使室内氧气不足,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正确使用的方式应该是:每天早晚各开2~3次,每次1小时左右。